大家好,我是小步。
楚河汉界系列的第10篇文章已经呈上!我的主页上有完整的视频和图文合集哦,欢迎大家前往查看~
当陈胜的“张楚”在中原吸引了各方目光时,远离秦军兵锋的江东,一家显赫的豪门正在暗中积蓄力量,等待合适的时机悄然崛起。
这就是楚国的将门世家——项家。
提起项氏家族,我们就不得不提两位关键人物:
展开剩余84%项梁和项羽。
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亲孙,项梁是他的叔叔。项燕曾带着楚国的最后希望,单枪匹马与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激战一场。由于楚国与秦国的巨大国力差距,项燕败北身亡,楚国也就此覆灭。从此,项家传到了项梁的手中,开始了低调的蛰伏。
原本项氏家族的根基在彭城一带,然而因为项梁犯事,不得不带着项羽来到江东躲避风头。得益于项家自带的将门贵族光环,加上项梁本人的武勇和豪气,项梁在江东结交了不少豪杰,逐渐把江东发展成了项家的第二个根据地。
也正因如此,项羽的核心嫡系大多是江东的士兵。而当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时,他便决定将都城定在了彭城,这一切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。
家主项梁一方面在积蓄力量,另一方面也在悉心培养自己的大侄子项羽。
项羽,其实名字叫项籍,“羽”是他的字。为了方便大家称呼,我们还是叫他项羽吧。
小时候的项羽有两大不寻常的表现:
1)学习成绩不佳
作为名门之后,项梁希望项羽能够文武双全,于是派人教授他读书和习武。然而,项羽这个熊孩子对读书提不起兴趣,练剑也毫无动力。项梁愤怒道:“你到底想干什么?如果不好好读书,拿不到文凭,将来如何立足?”
项羽也有脾气,梗着脖子回嘴:“读书能写个名字就行了,认识那么多字有什么用?练剑能打败一个人,我要学,就要学能打败千军万马的兵法!”
小步心想:项羽,你可真走得窄了!不识字,以后刷手机都看不懂文章,连“关注”两个字都不会点,难道一辈子只能看视频?
项羽:给我点个关注,求你别说了~
项梁却听后非常高兴:“万人敌?那不就是兵法吗?”项梁很欣慰,这小子果然继承了家族的基因!
于是他立刻拿出兵法让项羽学习。那时,识字对普通百姓来说几乎是难如登天的事,项羽想学兵法却能随便学,这是项家深厚底蕴的体现。
不过,项羽性子直率,你指望他苦读兵法是不可能的。他大概了解了兵法的要义,便不再细读。
这里插一句话,普通人读书可不能这么懒散。像项羽这样,靠天赋成就非凡,的确是极其罕见的人物。就像西汉的霍去病,实打实的是天赋异禀。
2)彼可取而代之
当年秦始皇经常巡视各地,一次巡游途经江东,项梁和项羽正好观看了这一“现场直播”。秦始皇的车驾、仪仗非常盛大,年轻的项羽看得十分羡慕,脱口而出:“彼可取而代也!”
项梁听后吓得腿软,连忙捂住项羽的嘴:“你个小子,别乱说!”
不过,通过这一事件,项梁渐渐意识到,大侄子项羽绝非等闲之辈。于是,项梁决定让项羽自由成长,只希望他不会被浪费掉。
几年前,项羽终于长成了一个八尺多高、力大如牛的青年。大约有一米八几的身高,在古代,这个身高足以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。尤其是那“力能扛鼎”的本领,听起来总有些“负担重”的意味。
项羽成年后,膀大腰圆,成了项家族的武力担当。而项梁在暗中筹划多年后,终于迎来了一个合适的机会。
陈胜起义后,会稽郡守殷通也打算趁机起义,可惜战斗经验不足,想借助项氏家族的力量。殷通的背景在史料中不多,因此我们无法知道他究竟是从哪里来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——他在会稽郡的根基,远不如项家深厚。
项梁与殷通会面时,项羽带着剑在门外守卫。会谈中,项梁突然发了个信号,项羽毫不犹豫,一剑砍下了殷通的性命。殷通的手下惊慌失措,纷纷扑上来,项羽凭一己之力,轻松击退了一百多名敌人。最终,项羽在对方的地盘上独自打败了他们的头领及其部下,展现了西楚霸王的强大武力。
接下来,项梁自封为会稽郡守,招募了8000人,正式起义,迅速控制了江东。
在《燕雀焉知鸿鹄之志!与刘邦、项羽相比,陈胜输在了哪两个字上面?》这一篇文章中提到过,陈胜一开始四面出击,抢占各地,而其中就派遣了召平向东南进攻广陵郡。
广陵郡和江东隔着一条江,而召平尚未完成任务,就收到陈胜败亡的消息。于是,他借口陈胜的命令,任命项梁为楚国上柱国,并希望他渡江与秦军作战。
这个任命对项梁来说意义重大!陈胜虽自立为王,但毕竟还代表着楚国的名义。现在,召平的任命让项梁名正言顺地接过了复兴楚国的大旗,成为了这个使命的继承人。
于是,楚国的各路豪杰纷纷汇聚到项梁麾下。比如东阳县的一个普通令史——陈婴。
陈婴本是县令下的小职员,一介普通公务员,凭着宽厚待人、信誉良好的性格,在东阳有着一定的名气,甚至被誉为“长者”。当时,东阳年轻人因杀掉县令,聚集了二万多人,决定找一位能胜任的领袖。经过一番讨论,他们最终选择了陈婴。
起初,陈婴并不愿意接受领导的职位,认为自己只是个普通百姓,缺乏应对局势的能力。然而,这些年轻人硬是逼着他走上了领导岗位。
此时,陈婴的母亲给出了非常关键的建议,她告诉陈婴:
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婴母谓婴曰:“自我为汝家妇,未尝闻汝先世之有贵者。今暴得大名,不祥;不如有所属。事成,犹得封侯;事败,易以亡,非世所指名也。”
这段话直白却深刻,意思大致是:你家祖上并无显赫人物,现在突然声名鹊起,未必是好事。你不如投靠一个强大的势力,成功了可以获得封侯,失败了至少能保全自身。
听了母亲的劝告,陈婴最终决定放弃称王,带着自己的部下投奔项梁。项梁正好需要人手,陈婴加入后,他的部队迅速壮大,为项梁带来了强大的人力支持。
项梁深知自己的机会来了,不仅接纳了陈婴,还任命他为楚国上柱国。从此,陈婴成为了楚国的重要一员,并且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,依然为刘邦效力,最终封为堂邑侯,活到了晚年。
这件事充分体现了陈婴母亲那一番话的智慧,也为陈婴的人生轨迹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。相较于许多豪杰的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