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剧中,薛仁贵的形象通常是正直、善良的英雄,他四处行侠仗义,英勇无畏。然而,这些都只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虚构,真实的历史上,唐朝将军薛仁贵的行为并没有那么光彩照人。实际的薛仁贵,尤其在与铁勒部落的战争中,所做的事情令人震惊且充满争议。
在与铁勒的冲突中,薛仁贵下令将十三万名投降的铁勒人坑杀,几乎灭绝了这个部落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薛仁贵还强迫铁勒的幸存公主成为自己的妾,这一举动不仅在当时的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,也让许多人对他的品行产生了质疑。尽管如此,薛仁贵并没有遭到应有的惩罚,反而安然度过了余生,活到了七十岁。
薛仁贵出身于官宦世家,但家道中落,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并不富裕,过得相当艰难。幸运的是,薛仁贵娶了一位睿智的妻子,她不仅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,还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决定性的建议。当薛仁贵打算迁葬家中的祖坟时,妻子却劝他:“唐太宗正在招募将领,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为什么不去争取一番功名呢?等你立下赫赫战功,富贵荣华之后,再回来迁葬也不迟。”听从妻子的话,薛仁贵前往张士贵将军的营地应征,从此开始了他在历史上的传奇之路。
展开剩余81%贞观十九年,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。在辽东安地的战场上,唐军的郎将刘君邛被高丽军围困,形势岌岌可危。就在此时,薛仁贵挺身而出,单枪匹马冲向敌阵,凭借一己之力斩下了高丽军的主将,并将敌将首级悬挂在马背上。这一壮举吓得其他高丽士兵纷纷逃散,刘君邛得以脱险。从此,薛仁贵在军中声名鹊起,成为赫赫有名的将领。
此战之后,李世民对薛仁贵赞赏有加,特地提升他为游击将军、云泉府果毅,并赠予他宝马两匹、绢四十匹及十名俘虏。然而,唐朝的战争远未结束。唐军继续对安市城发起攻击,但由于城防坚固且守军坚定,唐军攻城未果,最终在严冬时撤退,粮草耗尽。
回师途中,年迈的李世民感叹道:“我并不因得到辽东而高兴,但我却因得到你而欣慰。”并立刻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,镇守玄武门。到唐高宗李治即位时,薛仁贵依然是朝中不可忽视的重臣。一天,突如其来的大雨导致山洪暴发,玄武门的防线险些崩溃。李治身处危难之中,守卫的将士们却纷纷逃散,只有薛仁贵一人挺身而出,将皇帝救于困境。李治感激地说:“幸好有你,才避免了大祸,我才知道有忠臣在身边。”他立即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,薛仁贵的地位也因此更加稳固。
随后的岁月里,薛仁贵屡次东征高丽,尤其以667年九月的战役最为著名。在这一战中,薛仁贵率领唐军连战高丽,斩首敌军五万人,彻底打败了高丽。李治对此大为赞赏,提升薛仁贵的军衔,并为他带来了更多荣誉。随着战功的累积,薛仁贵最终一举击败了高丽,成功将五个部落和一百七十六座城池收入唐朝版图。
然而,薛仁贵最为人所称道的,莫过于他在天山之战中的“三箭定天山”传说。铁勒部落决定反叛唐朝,薛仁贵奉命迎战。当双方遭遇时,铁勒派出精锐骑兵挑战薛仁贵,结果他一箭接一箭地射杀了三名骑士,震慑了敌军,迫使其余骑兵纷纷投降。这一传奇之举,使薛仁贵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单挑让敌人放下武器的将领。
然而,胜利的背后,却有着难以忽视的血腥和残忍。在战斗结束后,薛仁贵下令将十三万投降的铁勒人一并坑杀,屠戮场面血腥且残酷。将这些俘虏活埋,是继秦国白起、项羽之后,中国历史上再次出现的骇人听闻的暴行。
随后,薛仁贵继续追击铁勒残部,攻破其国土后,他又霸占了铁勒公主,强迫她成为自己的妾。尽管当时薛仁贵已经年逾五十,这一行为在朝堂上引起了极大的非议。有人批评他“贪淫自恣”,并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有违唐朝的国威。然而,李治却因薛仁贵的赫赫战功,并未追究他的这些行为。
尽管薛仁贵的做法令人质疑,但从战略角度来看,他的决定也并非没有道理。唐朝面临着铁勒残余部落的威胁,而将这些俘虏杀死,无疑是为确保边境的安全和长治久安所采取的措施。至于强迫铁勒公主为妾,除了个人欲望外,或许也是为了削弱敌人的反抗意图,稳固唐朝的统治。
尽管薛仁贵也曾因战败被降职为平民,甚至被流放到象州,但在唐高宗李治的召回下,薛仁贵再次登上了历史舞台,继续为保卫西境立下赫赫战功。他的晚年依然英勇,直到七十岁时才安然去世。与白起、项羽等同样以坑杀俘虏而臭名昭著的将军不同,薛仁贵的晚年并未因此遭遇不幸。
薛仁贵虽然以“杀降不祥”的行为为后人所诟病,但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来看,他的选择也许是当时不得已的权谋。尽管历史给他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,但也无法抹去他为唐朝所作的巨大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